酶聯(lián)免疫吸附測定(Enzyme-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,ELISA)是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中廣泛使用的實驗室技術,由Eva Engvall和 Peter Perlmann 于1971年首次描述。該測定依賴于抗原-抗體相互作用的原理,并利用酶和比色檢測來量化目標分子,主要用于檢測和量化生物樣品中特定蛋白質、肽、抗體或抗原的存在。ELISA測定通常應用于各個領域,包括臨床診斷、藥物研究和生命科學基礎研究。
ELISA檢測中對照的選擇對于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。以下是ELISA檢測中常用的對照類型及其作用:
空白對照(Blank Control):
目的:提供背景信號參考,確保讀取值表示樣品中的分析物濃度。
定義:空白對照是一種常見的陰性對照類型,用于檢測實驗的“本底”高不高。它不含有任何液體或未見液體的空孔,或僅包含檢測緩沖液。
作用:幫助分析塑料和緩沖液的背景吸光度對信號的貢獻,通常用于校正背景吸收的變化。
陰性對照(Negative Control):
目的:驗證實驗結果中沒有假陽性,并檢測非特異性結合和假陽性結果。
定義:陰性對照是指不含目標蛋白的樣品,如已知不表達目標蛋白的樣本。
作用:通過與陽性對照對比,確認實驗過程無誤且有效,確保陰性結果的真實性。
陽性對照(Positive Control):
目的:確保實驗過程有效,驗證試劑盒和實驗方法的準確性。
定義:陽性對照是已知含有目標蛋白的內源性可溶樣品,或已知含有檢測抗體免疫原的純化蛋白或多肽。
作用:當樣品檢測結果為陰性時,陽性對照的陽性結果表明實驗過程正確,實驗的陰性結果是真實的。
樣本基質中的標準品(Sample Matrix Standard):
目的:評估特定樣品基質中分析物的檢測性能。
定義:在ELISA中,標準品通常用正常稀釋緩沖液稀釋,但也可以使用檢測的種屬血清來稀釋標準品,以模擬實際樣品基質。
作用:提供關于某種特殊樣品基質中分析物發(fā)現(xiàn)程度的信息,確保檢測性能。
標準品(Standard Curve):
目的:用于建立標準曲線,以便定量分析樣品中的目標蛋白濃度。
定義:標準品是含有已知濃度的目標蛋白的樣品,用于創(chuàng)建標準曲線。
作用:通過標準品的檢測結果,可以計算出樣品中的目標蛋白濃度。
S0陰性對照(S0 Negative Control):
目的:確定在沒有分析物的情況下最大的背景信號。
定義:不含標準品或樣品,但添加了成功著色反應所需的所有其他成分。
作用:通過這種對照可以控制高非特異性背景的來源,并消除方法,如洗滌步驟、抗體稀釋等。
非特異性結合(NSB)對照:
目的:確定由于共軛酶的非特異性結合而產(chǎn)生的背景。
定義:在沒有捕獲抗體和樣品或標準分析物的情況下分析非特異性結合。
作用:獲得的非特異性本底通常用于計算所有其他對照、樣品和標準品的非特異性本底校正值。
以上這些對照的使用有助于確保ELISA實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,通過對比不同對照的結果,可以有效排除實驗誤差,提高檢測結果的可信度。